“我們想成為一家更加市場化的保險公司”
“今年是我自2013年上任以來,經歷的最艱難的一年。”這是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華農險”)總裁張劍峰見到記者后說的第一句話。
自然災害頻發,資金運用收益下降,市場成本上升,作為一家中型財險公司,安華農險的艱難確在情理之中。
但促使張劍峰發出這般感慨的關鍵原因并不在此,而是市場主體增加帶來的農險市場競爭加劇。其實,大部分背靠地方資源的農險公司都不像安華農險有這般強烈的危機感。所以,今天面臨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這家2004年成立的農業保險公司“自找的”。
安華農業保險總裁 張劍峰
一條“自尋煩惱”的發展路
和大部分農險公司不同,安華農險的注冊地雖然在吉林省長春市,但其主要管理團隊已經在幾年前遷移至北京。用一個并不十分恰當的比喻來形容,這家剛好經歷了一個生肖輪回的公司,大本營設在東北,而指揮中樞則落在了首都。
“我們還是想成為一家更加市場化的保險公司。”安華農險總裁張劍峰如是解釋這樣的策略布局。
這有些超越常理。如果一直在注冊地做一家“安靜”的農險公司,很多政策性農險業務便有機會近水樓臺;一旦選擇做了“北漂”,就只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劈波斬浪,找到安身立命之地。
選擇了創新,去市場上拼刺,但安華農險一路走來,卻是跌跌撞撞。2013年,安華農險通過自己的產品研發,率先推出了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獲得了廣泛關注,“發改委多次到我們這調研,開現場會,向全國推廣。”回憶起當時的風光,張劍峰依然自豪。
但很快,受到豬肉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這個保險產品遇到逆選擇的難題,豬肉便宜時,養殖戶的購買意愿雖然高,但賠付率也高;豬肉漲價了,賠付率雖然降低了,可投保意愿也隨之下降。今年4月,該險種的保費收入同比大約下降了55%。
其實,最讓安華農險擔心是逐漸白熱化的市場競爭。已經在保險行業摸爬近30年的張劍峰用“初級階段的節點”來形容當下的農業保險市場,試點仍在進行,種種利好消息卻引得各方力量趨之若鶩,使得行業處在極其變動的狀態。“今年我們能做的業務,明年就很難判斷。”張劍峰說,“在這種情況下,零增長也是增長,起碼說明在市場主體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我們的份額沒有掉。”
“市場化”就是要找到市場的痛點
今年8月,經過了5個月的研究,安華農險的多寶魚產品責任險開發完成,每年保費5萬元,最高賠償限額1000萬元。最特殊的地方在于:這款保險目前只有一個客戶——遼寧省葫蘆島市一家養殖合作社。
為什么在經營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安華農險仍愿意投入幾倍于保費收入的資金來量身定制保險產品?張劍峰給出的答案是,既然要做一家市場化的農險公司,就必須學會找到市場的痛點,不僅要看這個市場現在的需求是什么,更要預期未來的需求。
張劍峰說,農業保險從2007年發展到現在,仍然處在低水平廣覆蓋的階段,無論種植業還是養殖業,擴大的只是補貼范圍和品種,保障力度遠遠不夠。主要是因為其制度設計就是保障物化成本投入,不至于使農戶今年受災,明年沒錢投入生產。
但是,這樣的制度設計在為農業生產風險兜底的同時,并沒有為農業保險刷出太多的存在感,特別是對一些經過土地流轉、進行集約化生產的種養大戶來說,更是如此。
在今年舉行的中國農村保險保障論壇上,一位來自黑龍江省的村支書就直言不諱的說出了這個問題。在他看來,現在的一些農業保險,對農民而言是可有可無的。保了險可能有一點好處,但沒有問題也不大。比如水稻絕產,補償在200-300元,連生產成本的1/3都難以覆蓋。
“這就說明現在的農業保險保障程度沒有隨著需求的變化而提升,所以對很多農民來說,不是特別解渴。”張劍峰說。
向大宗農作物進軍
針對市場保險保障不足的問題,安華農險將痛點進一步聚焦到了主要農作物上。
這是有著時代背景考慮的。2007年,國家為保證糧食安全,鼓勵主產區玉米種植,設立了玉米臨時收儲政策。隨后這項政策又擴展到其它糧食作物。然而,2011年之后,包括玉米在內的國際農產品價格大幅跳水,而中國玉米收儲價格卻逐年提升,這讓國內庫存不斷堆積,玉米出現嚴重供給過剩。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截止 2015 年年底,全球庫存數量為 2.06 億噸,其中,超過一半的庫存在中國,是全球去庫存壓力最大的國家。
今年4月,實施了長達9年的臨時收儲政策被宣布取消,下一步很可能會聚焦到小麥、稻谷。行政手段的取消是希望被扭曲的農產品市場回歸價格反映供需的正軌,但是由此而產生的新的風險敞口就為商業保險公司提供了新機遇。
“本身就保障不足,再加上即將面臨的市場風險,現在只能保障基礎成本的農業保險就更不夠用了。”張劍峰說,未來的農業保險,特別是大宗農作物的保險一定會是保產量、保收入的。
國際上早有印證。1996年美國農產品價格和收入保險開始試點運行,截至2014年,農產品價格和收入保險在全部政府支持保險項目中,保單比例達到77%,保費規模比例達到80%以上,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農業保險項目。
今年年初,由安華農險開發的玉米產量保險開始在吉林省公主嶺市試點實施,該產品與政策性的玉米成本保險相配合,為農戶在遭受巨災以致面臨絕收風險時提供保險保障。按照吉林省農業保險的有關規定,將農作物80%(含)以上損失確定為絕收,從而啟動保險賠付。而玉米產量保險將這一比例降低到40%,因為根據測算,當年玉米產量只要達到標準產量的40%,農民的收入就能償還生產所需的貸款本金,這樣一來,農戶受保障的程度就大大提升。
張劍峰說,產量保險可以被看作是收入保險的過渡階段,當我們能更準確地將產量作為賠付標準之后,距離實現保障農民收入,讓農業保險更加“解渴”就不遠了。
也因此,安華農險是又向前了一步。前段時間,安華農險的大豆收入保險在吉林省敦化市開出了第一張保單,共承保大豆種植面積14505畝,承擔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保障額度共計665萬余元。讓安華農險念念不忘的收入保險終成現實。與旨在保障生產風險,即由于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造成大豆產量下降的成本保險不同,收入保險既保自然風險又保市場風險,用于補償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大豆產量波動和市場因素造成的大豆價格波動帶來的農戶總收入減少的損失。
兩個產品,兩個試點,卻著實讓安華農險感受到農業保險每向前走一步所要經受的挑戰。“像玉米產量保險,我們的產品團隊研究了很久,三年前這一產品就成型了,但是受很多方面的影響,直到今年才被推向市場。”說到這,張劍峰有些無奈。
其實,他所說的“影響”中,最重要的還是保費問題。根據相關政策,2015年,吉林省玉米成本保險費率為10%,而此次試點的玉米產量保險保險費率僅為2.02%,但是由于沒有財政補貼,農民對能夠大規模提高保障水平的產量保險并不買賬。
契機來源于中糧信托在公主嶺市開展的“吉林玉米種植供應鏈農事綜合服務一體化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該計劃中,中糧信托對農業合作社貸款提出了一項要求,要求合作社尋求商業保險解決方案,保證不會因巨災造成損失而導致資金鏈斷裂,這才最終促成了玉米產量保險的落地,幾家參與該信托計劃的合作社也順利獲得了中糧信托的貸款支持。
用張劍峰的話說,要不是趕上中糧信托的計劃,玉米產量保險就只能被一直束之高閣,“其實我們很多產品研發出來之后,只能被動地等待時機。”
盡管如此,安華農險的創新還是得到了認可。2016年6月,12個“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獲批立項,安華農險的吉林省“玉米+期貨/期權”試點項目便為其中之一,獲得了130萬元的補貼資金。
張劍峰說,國家每年給農業保險補貼幾百億元,農業直補上千億元,為什么農民還是對保障程度不滿意?這是需要農業保險公司思考的問題。“現在政府表現出讓市場解決的趨勢,農險公司應該抓住。對于安華來說,更應該抓住。”張劍峰特意強調了一下,意味深長。
市場化——創新為驅動力
“如果安華農險想成為一家專業化、市場化的農險公司,就不能和同業比規模,要比創新能力”。今年2月份,農業部與中國保監會聯合召開了保險服務農業現代化座談會。在會場上,張劍峰感受到了兩部委對農業保險的重視。會議結束后,他更深刻地感受到創新對于中小險企的重要性。
為此,在張劍峰的主導下,即使今年面臨嚴峻的經營形勢,公司還是設立了安華產品創新基金。此前只是在產品部門做預算的時候會給一個特別的投入,現在成立專門的基金,目的就是在公司內培養創新基因和機制。
事實上,安華農險對于農業保險創新的執著已經延續了很多年。早在2011年,安華農險就被中國民用航空局授予了中國第一張民用無人機特許飛行證書,從而獲得了利用無人機航拍測繪查勘的飛行資格,“這標志中國農業保險經營進入了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全新歷史時期。”為了使無人機技術更適合農業勘察的需求,安華農險成立了專業的工程技術研究所。自2012年開始,安華保險各基層公司就已經大規模應用無人機進行標的檢驗或災害查勘工作,徹底改變了通過地面人工定損的方式,避免了人為因素導致的定損結果誤差。此后幾年,安華農險將無人機技術不斷升級,先后推出四款應用于不同場景的無人機機型。
前面提到的安華農險首創的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盡管遭遇了一些問題,但安華農險沒有停止創新的腳步,繼續嘗試推出生豬價格指數保險2.0版、3.0版,目前正在計劃4.0版,所采取的方法從延長承保周期,到引入動態費率模型,嘗試浮動費率,不一而足。
在令許多保險公司望而卻步的養殖險領域,安華農險也進行了創新嘗試。“養殖業保險必須精準到個體上,如果達不到這個程度,就會出現大做大賠,小做小賠,不做不賠的局面。”張劍峰說。
所以安華農險開始在風險精準管理上下功夫。經過幾年的探索,2016年,安華農險與一家數據公司合作,共同研發了BES養殖眼遠程作業系統和BARP養殖險智能風控系統。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給養殖戶安裝智能監控設備,保險公司能夠24小時掌握養殖場豬舍情況,并實時通過視頻查勘定損。這樣一來,“魚目混珠”、“偷梁換柱”等養殖險賠付難題得到了大大緩解。
創新的基礎是人才。這也是讓張劍峰頗為驕傲的地方,從籌建之日即加入安華的他說,公司從創立之初就特別重視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建設,為此還設立了安華農業保險學院。
“我們要培養的不僅僅是農業保險人才,而是‘農險+’的復合型人才。比如‘保險+期貨’的項目,做產品設計的要既懂農險,又懂期貨市場知識。而從幾年前起,我們已經醞釀這類保險產品,并開始積累相關的人才。”張劍峰說,“要在市場中競爭,就不能打無準備之仗。”
張劍峰說,既然安華農險選擇了走市場化的道路,就意味著沒有更多的資源可以依靠。所以,只能去嘗試,去打拼,否則將難有立足之地。不過,“市場化”并不是要逞匹夫之勇,畢竟任何一個國家的農業保險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動。“我們是希望利用有限的條件,通過一些更先進、更專業的手段,讓農民所獲的保障程度更高,實惠更多,在此過程中為這個行業創造一些可能。”他說。
2017年,安華農險的注冊資本金將會大幅提升。在這條市場化的農業保險路上,安華農險正艱難并堅定地探索著。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器|精品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最新精品国产免费|亚洲 精品 综合 精品 自拍